题库 现代文阅读 题目列表 (2023届成都二诊4~6题)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组合题

(2023届成都二诊4~6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

党的二十报告首次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报告指出教育科技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育人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天下英才用之”。

科技新、经济繁荣、人才强国,都与教育强国有根本的联系。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德科技发展的先导,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综合国力提升。

(摘编自怀进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材料二:

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概念预设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我们的人才观发展观,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公平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是面向最广大儿童的因材施教,只有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拔尖

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群体概念,具备复杂特征。拔尖创新人才需具备能力、动机、性格三方面素质。其中能力包括言语计算能力,设计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动机包括对学习内容的积极认识、特定认知情感、优势与兴趣;性格包括人格,态度意志、人际交往。其中,动机性格属于非智力因素,动机强调人与所学内容的关系,性格强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由此看出,拔尖创新人才不等同于天才,而是能力、性格有机融合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的学科能力基础外,要注重综合性学习实践探究,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实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个性化有机融合。

(摘编自张晓光《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应由“拔尖”转向“普育”》)

材料三:

每一个青少年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要开发、助力这些可能,人的

第1题 单选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教育与科技、人才、经济关联密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中,四者需协同配合并以发展教育为基础。

B.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智力因素,也要关注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在实践探究等活动中有机融合。

C.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能以任务驱动,要引导学生不迷信标准答案,勇于探索与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D.

追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注重因材施教,发现并培养不同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第2题 单选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平教育是我国的教育理念,要在人人成才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战略性支撑。

B.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使之具备卓越的学科能力,然后培养体现综合能力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人际交往等素质。

C.

一个人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长时间专注并探究有价值的问题,这符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对动机和性格的素质要求。

D.

如果不能包容青少年的多种发展可能性,不尊重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这样的教育生态将不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第3题 问答

下面的图表是某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部分内容,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课程设计意图的理解。(6分)


题目信息
调研模拟 高中通用
-
正确率
0
评论
275
点击